返回首页
您还没有登录!   登录 | 免费注册 | 搜索 |
大焦叶
  茶马古道
所有分类
七子饼-普洱茶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

七子饼茶的来历

    七子饼是普洱茶最具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茶经茶马古道而名扬天下。普洱府早在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而得名,在官方文书中第一次使用“普洱”这个地名。普洱成为了当时生产、加工、集散茶叶的重要集镇。所产的蒸青、炒青、晒青团茶和散茶赢得了许多客商的亲眯。到万历年间,朝廷在普洱设官府管理茶叶贸易,封疆大吏们把普洱茶区的茶叶运到北京,献到宫里,普洱茶开始得名而风靡天下。谢肇制著《滇略》中就有“世蔗所用,皆普茶也”之说。

    “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的圣喻。普洱紧压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时间下诞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一斤有十六两,当时为了运输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团之,紧压成型。”因七两重一片,七片装一筒(笋壳包)。七子饼从而得名(纯属个人观 点),现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七子饼茶形似圆月,是云南传统出口品种,畅销港、澳和东南亚 一带。过去民族,儿女亲事,非送七子饼不可,相传至今,旅居东南亚一带的侨胞,现在也很盛行。

 

    七子饼的来历,为啥七子饼只装七张饼,而不装八张或六张呢?

    一种说法是七子饼茶原先是打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那张分离的饼做啥用咧?是用来上税滴。
还有另一种说法: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七子饼茶是普洱茶系列中的一种,因包装时每筒装7块而得名,又因其形状而被称为圆茶。这种圆饼茶比小饼茶大因此亦称"大饼茶"。

    七子饼茶原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以易武(今思茅县东南)为最多。现主要由云南省勐海县生产,昆明市、景东县、下关(今大理市)等也有压制。它选用了3-8级滇青毛茶为原料,经筛分、拼配、潮水岖堆、蒸压成型而制成。七子饼茶外形圆整,表面均匀显亮,色泽黑褐油润,有特殊的陈香味,浓醇可口。

    七子饼茶同其它种类的普洱茶一样,具有很强的多种保健功效,历来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饮料.现经国内外有关专家的临床试验证明,它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消炎、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因此,它素有“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和“窈窕茶”之美称。

 

    七子饼可以长久陈放,每多放一年它的品质及价值都会向上攀升一个档次,所以历经年深日久,一个普通的七子饼也会从平凡到卓越。目前市场流通的普洱茶一般为5年,7年以上的茶就已经很贵了,10年以上的茶就算上乘的品质了。20年以上的茶在流通领域中已是极为罕见了。30年以上的普洱就可以拿到拍买会上去拍买了。40年以上的普洱茶可称的上国宝级的茶了。我国现存的一块金瓜贡茶是清朝末年的,仅作为展品被国家收藏。可见七子饼存到百年以上都可以,越陈越好,收藏久了,它就不仅仅是茶叶了,而是文物,价值不菲。

冲泡说明:
① 茶具用紫砂的杯或壶即可,玻璃杯次之。
② 先放入适量的茶叶:散茶直接入;小沱茶放一颗;砖、饼茶掰一声放入茶具中。
③ 注入100℃的开水冲泡。可快饮也可之泡再饮。此茶极具耐泡!可随时添加开水泡饮多杯,如每添一次开水您都长泡 不饮的话,可以从早到晚喝一天,中途不必换新茶重沏。
④ 冲泡此茶,极具简便随意。省事、省心、省茶、省钱、保健。适用于 冲泡好后户外携带,或邀请宾客一齐喝,否则会因一天都喝不完(茶香不脱)而造成浪费。
⑤ 因其是发酵茶,所以,第一次冲泡的水不能喝——叫洗茶。(一烫即倒掉)从第二次冲泡喝起,切记!!!

建议保质期:
    常温下可存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越久越是“宝”!不必入冰箱和保鲜库,不用人工刻意管理。但提倡在通风、干燥、凉爽的环境中贮藏;忌讳闷热、潮湿,空气不流通污浊的环境。

阅读全文>>
2007-08-18 23:19:51 |  浏览 (11134) | 
普洱茶七子饼来历

       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在南洋已深入人心。其实七子的规制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

       解放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其商标使用年限为1952年3月1日起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上个世纪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地位。

       “七圆一筒”原是清政府为了规范计量,规范生产和运输所制定的一个标准,只有在清代前期和中期,以及解放后的计划经济时代才具有规范作用。一旦进入自由化市场,除了品牌价值,它所代表的质量和重量的意义也就模糊了。四禧茶、五福茶已经有了,难保今后不出现八禧、九宫之类的茶品,七子饼的大旗还能飘多久,令人担忧。


 

阅读全文>>
2007-08-18 23:41:36 |  浏览 (8014) | 
论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和群落分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古茶树种质是古茶树生物遗传的性状,是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后代的遗传基因。古茶树种质资源是不同茶树种的系、种所形成的广泛种质。古茶树种质资源对于茶树新良种的培育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云南存活着当今世界上发现的最粗壮、最古老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为研究茶树进化、培育新的茶树良种,提供了天然的、活着的"祖源"基因宝库,为科学研究利用古茶树种质资源提供了无限宽阔的领域。

一、 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多姿年代久远

        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占世界茶种的82.5%,独有25个种,2个变种。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各地在调查茶树品种资源的过程中,先后发现一些乔木型、原始型、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树;有单棵的,也有十棵、百棵、千棵,甚至有万棵、数十万棵群落的。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茶组植物4个系,37个种,3个变种,云南茶区就分布有4个系,31个种,2个变种,占世界已发现茶种总数的82.5%,其中云南独有25个种,2个变种①。这些丰富的古茶树种质资源,世界上其它任何产茶地区和国家都 没有,这是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系全、种多的有力见证,对当代茶叶科学研究与生产应用等具有重大的价值。

        云南具有当今世界上存活着的最粗壮的古茶树。据初步统计,云南在27个县境内发现一米以上干径的古茶树有16棵。这些现今存活于地球上最粗壮、最古老、最珍贵的古茶树是世界茶树原生地的活见证,对茶叶科学与生产应用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以粗度为序的古茶树分别是:临沧地区凤庆县的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干径1.85米②;红河州金平县的野生型古茶树,干径1.8米③;保山地区保山市的高黎贡山野生型古茶树,干径1.38米;保山地区龙陵县镇安乡小田坝余家寨的镇安过渡型古茶树,干径1.38米;思茅地区镇源县千家寨的龙潭野生型古茶树,干径1.2米;临沧地区凤庆县腰街乡新源村的新源野生型古茶树,干径1.15米;保山地区龙陵县镇安乡小田坝子三社的田坝过渡型古茶树,干径1.15米;思茅地区澜沧县富东乡邦葳村的邦葳过渡型古茶树,干径1.14米;临沧地区凤庆县大寺乡岔河村羊山社的羊山栽培型古茶树,干径1.13米;保山地区保山市潞江乡德昂旧寨的过渡型古茶树,干径1.08米;大理州永平县伟龙村的伟龙过渡型古茶树,干径1.07米;保山地区保山市高黎贡山的挂蜂岩野生型古茶树,干径1.07米;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南糯山栽培型古茶树,干径1.04米④;临沧地区双江县勐库镇的帮骂野生型古茶树,干径1.03米;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巴达大黑山的巴达野生型古茶树,干径1.03米;思茅地区镇源县的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干径1.02米。这些粗壮、高大的古茶树实属世界罕见,云南独有;它是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孕育出的当今世界上存活着的最粗壮的古茶树,是人类的宝贵遗产。

        云南具有当今世界上存活树龄最长的古茶树。云南古茶树生长年代非常久远,树龄最长。我国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论证,到目前为止,有论证文字记载树龄最长的是:临沧地区凤庆县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据《中国云南名茶大观》大型彩色摄影艺术画册载:"凤庆县香竹箐人工栽培型大茶树,经中国农业博物馆专家初步鉴定,树龄高达3750年"。其次是思茅地区镇源县千家寨龙潭野生型古茶树和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也称1号、2号古茶树。据《农业考古》杂志《中国茶文化》专号2003年第2期,黄桂枢《论普洱茶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文载:"……镇源县千家寨古茶树,1996年11月经国家、省、地的10人专家考察论证,1号古茶树,茎部干径1.2米,树龄2700年;2号古茶树,茎部干径1.02米,树龄2500年"。《中国古茶树》书中,《云南古茶树的分布与保护》文载: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糯山古茶树,树干直径1.04米,据傣文记载测算,树龄已有800余年。其余古茶树,树龄大都没有实数记载,大都用千年以上的大概数字表述。根据树干直径用同位数计算,再加上其它综合方法测算,这些古茶树,树龄应该有一千年、两千年、三千年,三千多年不等。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繁衍了当今世界上存活着的树龄最长的古茶树,对茶树的起源、传播、驯化的系统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活证据,对这个系统的理论支持,最客观、具体、公正,最具有说服力。

        云南现存活着大量最粗、树龄最长的古茶树的客观事实充分证明: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的区域,云南西南部的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紧连西南部的红河地区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就不容置疑了。

二、 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分布广泛、面积众多、利用价值优越

        云南几乎全省都有古茶树种质资源分布,面积多达五十余万亩。我国古茶树有四个集中分布区,云南就占有三个区,占了分布区的75%,几乎全省都有古茶树种质资源分布。云南古茶树集中分布主要在西南茶区,西南茶区有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的全部系、种;其次是东部和中部茶区。据初步估计云南有古茶树不下五十余万亩。仅临沧一个地区,近年统计古茶树就有150500亩。古茶树种质资源分布广泛、面积众多的客观事实,充分说明了年代久远的古茶树种质资源多,古茶树群落繁衍生长的就多,这是普遍的植物繁衍规律。

        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利用价值巨大。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系类齐全,种类众多,为开发利用古茶树品种资源,培育高优良茶种,生产高优生态茶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利用古茶树种质资源,直接生产出较好茶叶的,目前有以下几个地区的古茶树群落。

  临沧地区双江县勐库大雪山帮骂野生古茶树群落生产出较优质的茶叶。该群落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帮骂雪山的原始森林中,集中分布面积达12700亩,每隔5至10米就有一株高15米以上的野生茶树的生长,株高3米以下的茶树随处可见,最粗的1号大茶树,生长在海拔2700米,干径有1.03米,颇具代表性。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古茶树生长海拔高、面积大、密度高、茶树多、长势好、饮用佳的古茶树种群。2003年3月用1号古茶树制蒸青样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验,1号大茶树水浸物48.3%,对照样勐库群体种49.8%、云抗10号47.0%;茶多酚29.6%,对照样勐库群体种34.7%、云抗10号28.4%;水浸物和茶多酚含量介于两个对照之间;氨基酸4.4%,对照样勐库群体种2.4%、云抗10号3.6%,明显高于对照样;咖啡碱3.6%,对照样勐库群体种4.9%,云抗10号4.7%,明显低于对照样。仅就主要内含成份指标而言,勐库野生古茶树已达到或优于栽培茶种的水平,大规模开发新的商品茶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

  思茅地区镇源县千家寨古茶树群落生产出优质的茶叶。该地区对镇源县千家寨古茶树等七个茶样分析,水浸物为35%~39.98%;茶多酚含量为22.21%~36.11%;氨基酸含量在2.23%~3.56%之间;儿茶素总量在5.1%~7.9%之间;咖啡碱在2.19%~3.58%之间。从上述分析情况来看水浸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成分,接近栽培型茶种中等或中下等水平,对古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具有价值。

  西双版纳州古"六大茶山"的蛮砖古茶山生产出优质的茶叶。此茶山古茶园保存较好,经几代茶人的精心管理,至今年产茶叶万担以上,茶叶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对于古茶树种质资源的直接利用,研制生产新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经过数千年风霜雨雪的侵袭,抗性强,适应范围广,生命力旺盛,不少古茶树种质资源现仍能直接生产出优质的高优生态茶叶来,是培育优质丰产高优生态茶树的重要原始材料,是科学选育各种新型品种的基因源。有了这些基因源,任何优质茶树品种都可以培育出来。目前,利用古茶树种质资源直接生产优质的高优生态产品和培育茶树良种的研究,才处于起始阶段,发展前景无限宽阔。

三、 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独特作用重大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茶组植物有4个系,37个种,3个变种;云南茶区就分布有31个种,2个变种,占世界已发现的茶种总数的82.5%,其中云南独有25个种,2个变种。这些古茶树种质资源生长形态齐全,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都是被成活着的千年、数千年的单棵、多棵、百棵、千棵、万棵,甚至几十万、几百万棵古茶树活生生的保存下来的;年代之远,品种之多,数量之大、分布之广,在世界上都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古茶树种质资源云南都有;世界上没有的67.5%的古茶树种质资源云南独有。世界上最粗壮、最古老的古茶树其它地区和国家都没有;只有云南独有。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是世界茶业宝贵的种质基因园,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希罕珍贵。

  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坚实地铸起了世界茶树起源中心的地位。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是世界茶树起源、驯化、培育、利用的见证,坚实地铸就起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的地位。我国有五千年的茶叶历史,古文献有大量的记载固然重要,但现存活着很多数千年以上的古茶树,看得见、摸得着、制成茶叶还尚佳,在世界上最具证明力,在理论上最具说服力。这些古茶树种质资源是世界茶树起源、驯化、培育、利用、传播的最原始的种质资源。数千年古茶树健壮的屹立在中国云南这块神奇的沃土上,向世界充分展示古茶树种质资源天然宝库独有的丰富的最原始的茶种;古茶树这些深远厚重的鲜活历史,为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位,筑起了不可动摇的丰碑。

  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对研究世界茶树进化、培育高优良种具有独特重大的作用。云南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的大量存在,完好的保存着茶树不同进化阶段的种性、种质特征,为科学研究世界茶树的进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活标本"。对于植物科学来说,大量不同阶段类型"活标本"的存在,就为植物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丰厚的物质基础,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云南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古茶树大量地生长在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土壤优质的地域;生长在这些地域的古茶树,数千年来极少受到污染,它们的种质具有抗寒、抗旱、抗病虫、生存能力强、适应性广等优良特点,为当今世界发展高优生态茶园,提供不可再生的最丰富、最佳的活"祖种",是培育品种取之不尽的基因库;特别是那些制出的茶叶达到或优于现代栽培型茶种水平的古茶树种,为科学研究有性、无性、杂交、细胞等培育高优茶树良种,提供了宝贵的活资源和无限宽阔的利用前景。

  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对维护中国世界茶树原产地的地位,科学传播世界茶文化具有重大的作用。云南存活着最粗壮、最久远的各种类型的古茶树种质资源,是世界茶文化发展最原始的根;是活着的茶文化的"鼻祖";是人类发现、利用、驯化、培育、传播、发展茶业的脉系长绵的活文化;是滋润世界茶业文明、催发茶文化萌发的生长源泉。有了这些古茶树种质资源,中国是茶树的原生地,云南是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就系统完整,毫无质疑。有了这些古茶树种质资源,就有了茶树品种的后代在中国、世界的广泛传播、不断繁衍;就有了茶叶的药用、食用、饮用;就孕育了有关茶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在中国和世界生生不息的传播和发展。

  综上所述,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和群落分布在世界上地位独有作用重大。国家和云南应该进一步组织专家学者,对云南的古茶树群落,特别是对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数千年古茶树,进行重点的实地勘察和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把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中国和世界茶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阅读全文>>
2007-08-18 15:39:15 |  浏览 (9015) | 
  1/1页  共 3 篇博文 1   跳至